
這堂《行銷的 AI 工具應用》課,我覺得最有價值的不是「學到多少工具」,而是重新理解「行銷工作的核心」——從手動創作走向智能設計,從工具操作變成流程掌控。
在 AI 浪潮之下,我們每個行銷人都面臨一樣的課題:
你要當「被AI取代的人」,還是「用AI放大價值的人」? 而這堂課,給了我一個非常實用的答案。
一、AI 不是來搶飯碗,而是讓你多一雙手
講師何佳勳(小圭)一開場就提到一句話,我超有共鳴——
「AI 行銷,不是讓你少工作,而是讓你更值錢。」
過去我們要拍一支品牌影片,得找設計師、攝影棚、模特兒、剪輯師,光是流程就跑掉兩週。
但現在,用 Sora 2 或 VEO 3.1,我只要輸入一句 prompt:「幫我生成一支早晨氛圍的咖啡品牌故事影片」,
AI 就能在幾分鐘內幫我生出高質感畫面、光影甚至人物演出。
這不是取代創意,而是讓創意能更快被執行。
以前我們需要想、畫、拍、剪,現在只需要「設定想法 → 測試版本 → 優化成效」。 時間從兩週壓縮成兩小時,這才是行銷人應該追求的「槓桿效益」。
二、從千人一面到單人千面:AI 行銷真正的威力
課程中最震撼我的一頁,是講師寫下那句:「從千人一面,到單人千面。」
以往我們做廣告素材,只能分出「男女版本」或「年齡層版本」;
但現在 AI 能根據客戶資料、聲音、頭像、偏好,自動生成個人化的行銷內容。
想像一下,你的品牌會員在生日當天,收到一支有自己名字、聲音的祝福影片,
畫面裡代言人親口對他說:「生日快樂,我們準備了你的專屬優惠。」 這種「被看見的感覺」,比任何折扣都更有溫度。
這堂課讓我意識到,AI 不只是節省成本,它正在改寫顧客體驗。
真正厲害的行銷,不是「曝光更多」,而是「被記住更久」。
三、文 × 圖 × 影 一條龍:行銷產能的三倍速進化
課程裡的應用案例,完全讓我腦洞大開。
過去我們把行銷拆成「文案 → 設計 → 製作 → 廣告投放」, 但現在 AI 讓這四步變成一體運作。
1️⃣ 文案:策略思維模板化
用 ChatGPT + prompt 庫,我可以在五分鐘內產出十組不同語氣的廣告文案。
例如針對 Dcard 走真實風、Threads 走故事感、LINE OA 走 CTA 強版——AI 幫我切精準分眾。
2️⃣ 圖像:品牌風格快速複製
Canva + Lovart.ai 幾乎讓我告別修圖師。
我只要說:「幫我做一張秋季氛圍的女鞋主題圖,延續上次主色調」, AI 就能直接生成一致的品牌感。
3️⃣ 影音:短影片行銷的即戰力
VEO 或 Sora 可以讓我用「氛圍+情境」去講故事。
以前要請剪輯師做的「開場三秒吸睛+痛點對比+CTA」結構, 現在我自己就能在半天內做出五支測試版本。
這就是講師提到的「從內容創作到內容運算」——
行銷人不再是生產內容,而是設計內容流動的節奏與成效。
四、AI 商業模式的啟發:別只學工具,要學變現
最讓我眼睛一亮的部分,是講師拆解的「八種 AI 行銷商業模式」。
這段內容,根本是所有行銷顧問、講師、創業者的金礦。
他提到:
- 可以開發「AI 行銷工具包(Vibe Toolkit)」收訂閱費;
- 也能提供顧問式服務,幫企業建立「自動生成系統」;
- 或者開設「AI 實戰營」,把知識產品化。
這讓我深刻理解:AI不是一門技能,而是一條產品線。
你不一定要自己寫程式,但要會設計「AI驅動的價值鏈」。
對我這種長期做顧問、SEO與廣告輔導的行銷人來說,這就像多開一個獲利引擎。
AI讓我不只是「幫客戶操作」,而是「幫客戶升級系統」。
五、以終為始:寫出屬於自己的封面故事
我最喜歡的段落,是講師請大家「畫出自己五年後登上商業週刊的封面」。
這不是單純的想像,而是一種「反向設計人生」的練習。
當我寫下:「五年後,我希望別人看到的我是——一位幫助上千家中小企業用AI重構行銷體系的顧問」
那一刻,我忽然懂了,「AI不是目的,而是媒介」。
如果沒有清楚的願景與價值,所有工具都只是短暫的興奮劑。
但有了方向,AI 才能變成放大夢想的槓桿。 講師說得很好:
「AI 行銷的關鍵不是會幾個Prompt,而是你想用AI成就什麼樣的自己。」
六、峰值體驗 × 會員經濟:AI讓顧客關係更長壽
後半段講到「峰值體驗(Peak-End Rule)」的應用,這段對我來說是關鍵洞察。
顧客不會記得每個環節,但一定會記得「被感動」或「被驚喜」的那一刻。 AI 正是打造這種高峰時刻的最好工具。
舉例:
- 美容院可以讓AI自動發出「顧客回訪影片」;
- 餐飲品牌能用AI生成「節慶祝福卡」;
- 電商可以在結帳後播放「品牌感謝短片」。
這些看似小細節,卻是顧客願意回頭的關鍵。
AI的價值,不是自動化冷冰冰的流程,而是讓品牌更有溫度。
七、課後最大的收穫:行銷的「新角色定義」
過去我常形容自己是「廣告操盤手」,但上完這堂課,我會改成——
「我是一個用AI整合行銷效率、品牌價值與人性溫度的策略設計師。」
這堂課讓我重新整理出一個AI行銷人該具備的三層能力:
1️⃣ 操作層: 熟悉工具,知道AI能幫你省多少時間。
2️⃣ 策略層: 會用AI重新設計流程與產能。
3️⃣ 品牌層: 讓AI放大故事與價值,打造獨特護城河。
當這三層整合起來,行銷不只是業績推進器,而是品牌能量放大器。
八、結語:AI 行銷的未來,屬於敢實驗的人
我常說:「現在學AI,不是趕潮流,而是避免被淘汰。」
這堂課讓我確信,AI行銷的勝負關鍵,不在於工具多,而在於誰能最快落地。
只要你願意每天用AI去解一個真實問題——
無論是自動生成貼文、寫報告、分析數據、回覆客戶, AI 都會成為你團隊裡最穩定的一位「虛擬同事」。
最後,我想用講師的一句話來收尾:
「行銷不只是讓人看到你,而是讓人相信你。」 AI 只是工具,真正能創造信任的,永遠是那個願意不斷學習、願意分享價值的你。






